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愉快地讨论设计,看情怀是如何毁掉一座建筑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转自公众号 喷射记
爱豆华黎——将将甜品店
千:我先发一下照片,其实照片很难拍的,因为室内是跟着树的形状走的,上下错落。所以室内没有很强烈的透视。更多的是层与层之间的错动。华黎的讲座我也听过,其中讲了这个项目。
CYP:人很多,很好
千:是的,应该是周围经营最好的一家店了。看得出这里很受周围欢迎。
CYP:我分享的那几篇文章,多数都是摆拍那种。华黎自己工作室的文章的照片就比较现场。有很多人的照片,很好。把树保留下来,有大面积的露天平台,这事儿我觉得就成了不少了。
千:占用的是隔壁的屋顶,今天天气不错,屋顶上人很多。反而二楼沿街空无一人,屋顶私密性更好一些。
祖母不脱:不用白不用。
CYP:一楼的右边房间是可用的,到了平台,用的是另一边的。而且标着是现状相邻建筑……总不会邻居真的这么好说话就给你用了吧。华黎有说怎么说服的么?
千:一楼右边不对外。
FF:照片已进反应出几个问题,错落的结构并不合适,钢柱和玻璃的关系,全玻璃说到保温的问题,还有白色钢结构在这个场地使用真的合适吗,楼板暴露的立面,再到室内的氛围,大家都知道他是和昨天那些一样做模型的吧,然而并没有让人看出很具心思。
千:错落的结构不合适这句话怎么说?
CYP:反正营造的氛围我觉得没问题,就是可以给甜品加上几块钱你都愿意掏的房子。不过,保温,通风。@千室内有这种问题么,还是说的确是木平台太好,大家都跑到外面去了。
千:室内没什么问题,建筑很小。空调完全足够。而且小院落也是有窗的,特地拍了一下窗。
祖母不脱:跟植物接触,还是不隔层玻璃好些吧,室外平台受欢迎意料之中吧。
千:我认为是保留了树木导致屋顶的人和树木的关系更好了。树冠直接将人笼罩。这种感觉不同于坐在树底,这张图比较清楚。
CYP:错层这个问题,我觉得,第一点是对的,如果二层楼板没有错的话,楼梯间那一块就不会有现在让人想上去的感觉,不过第二点和树的关系,我感觉,还是说满了。树冠直接将人笼罩,这一下是最主要的。这一块儿也是我想问的。这条动线,导致二楼这几个地方都比较窄而且人流多。
奶酪:二楼变成了通过性的空间。
FF:对着厕所吧,你愿意坐那?
祖母不脱:吧台在那里,比其他的地方嘈杂。
奶酪:树要显露在立面,所以错层、层高往下降一些,楼梯绕着树走,全玻璃的立面处理都跟着来的。能不能这么理解?看起来都很合逻辑,但是建筑师是被动的,甚至处理手法也有迹可循。华黎这个问题还是让人困惑的,就是看不出来自己的风格或者特点。
千:现场空间还是很惊喜的,虽然我看过照骗。外部的纯净和内部的错动对比使人印象深刻。能够感受到树是这个建筑最核心的东西。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我想就是在处理建筑和树干时的取舍吧。玻璃和结构更多的是一种“妥协状”。不太愿意去看树干,话说本来树干也不好看啊,但内部空间的错动感让人有了新的注意力。
CYP:这一圈的座位都是看树干
祖母不脱:这个空间尺度,你不切身感受也得切身感受。空间的层次很容易传达。
CYP:对这样的小尺度,我看见有人在里面开开心心的,我就可以说挺好的了。可能只是觉得如果华黎做的话,可以做的更好?
奶酪:所以我还是感觉太被动,感觉是高考命题作文,题目就是这棵树,下面就是解题目了。当然是期待华黎做能更好。
千:哈哈,看来华黎在大家心里期望值还是很高的。
FF:只是这个方案太平淡了,而且看出一贯华黎作品对细节没有把握,还是很糙的,可能不太了解构造吧。或者他做的哪一个作品大家都觉得好?
奶酪:像塔山的那个岩景茶室,我觉得早发表两年,效果会很不一样,结果这两年看到了别的建筑师解决了类似的问题,岩景茶室再发表出来,就有一种标准答案都出来了,然后看了一篇满分作文的感觉。我是期待他做的更自由更有张力一点的。
千:场地太小,面对的问题很严峻。我觉得能把问题解决好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了。建筑师把自己埋在土里了,不去扯什么幺蛾子,建筑就会很好。根据使用状况来说还是很成功的。
FF:空间没什么可说的吧,感觉随便找个不懂方案的或者做室内的也可以做成这样,然后一直强调的树的问题,怎么意思,树保留了就厉害了,就尊重场地了?
CYP:保留树是尊重这块场地的标准答案@FF 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
奶酪:能把树留下来,然后解决各种问题,空间尺度合适,氛围得怡,还是非常厉害的。华黎这个方案的水平我觉得还是很高。只不过就是没有特别让人觉得惊讶或者wow那种。周榕之前有个评论,写华黎马岩松张珂李兴钢李虎董豫赣他们那个系列丛书的。说华黎的设计就像是教科书里的参考答案。
CYP:@奶酪周榕觉得华黎好的是德阳那个小学,这个地方是华黎破格的地方。这张截图好,不过重点应该在”在地控制”
蜗牛:我其实挺认同华黎。他的整体能力起码是在中国建筑师“第一方阵”里的。但怎么说..很期待他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奶酪:我对他的期待还是在让人惊喜的地方,就是出彩。他应该70后,今年40多岁,我挺期待他有一个“亏你想的出来”的方面。说实在的他要是不走大院总工成勘查大师的道路,下一步就应该考虑怎么去国际舞台了。
CYP: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要破格,要有所突破,但是这种事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
奶酪:这个房子,跟日本的同龄建筑师做对比,我觉得在第一步的想法层面输了。中村拓志应该跟他差不多大,我觉得可以对比。
祖母不脱:探讨的点不一样。说是差距也可以吧。个人认为没日本人轻松。这个所谓差距可能也不是他自己,中国建筑师群体的问题?
奶酪:我就非常讨厌朱培谈宋画的态度和时机,这点上我认为华黎比较靠谱。不好意思,我好奇一下,算是打个岔,朱培老师是什么时候忽然开始谈宋画的?
朝阳群众:他一直很痴迷溪山行旅图啥的。真正开始做这方面的宣传,甚至有意作为自己未来设计的一个宣传点,是在哥大做了客座教授,和Frampton聊过很多以后。
奶酪:说回华黎,甜品店之前路过的时候没想过到是华黎的。
祖母不脱:说实话,是不是糙了点。细节能看的不多吧。
CYP:都是一白遮百丑啊,也不反对很多用来平整和遮盖的装修手法。很多都回避了,都做平包齐了,家具也比较简单,收边平直,没有什么“匠心式”的细节吧。
祖母不脱:这个楼梯就够挫的。
CYP:官方图片就是这样,有瑕疵。
祖母不脱:我觉得,这个瑕疵,放这个房子,算大问题。人离细节很近。空间越是小,建筑与家具的界限越模糊,换句话说,建筑设计的要求离工业设计的要求越近,反正我去的时候,那个细条钢筋栏杆就晃得不行,焊点断开了好几根。
奶酪:这个家具我也比较疑惑,应该是定制的,白色漆面的钢和木头配合,为了这个房子来的。但是为什么选这个形式?看起来也有点简单。细节也没有。
浪:其实这房子还行啊,比俞珽强多了。爱豆华黎这个做的熟练,一下子把握了小清新派的精髓。我觉得应该把这个和藤本的那个房子一起看。有规律可寻的,创造不用的标高,空间无中心,绿色植被的引入,家具融入建筑,这已经是小清新派的范式了。轻薄的语言。
祖母不脱:并不薄吧。楼板目测300+。
浪:华黎那个努力做薄了。哈哈,做不到。造价要是满足的话,立面是玻璃应该是整块。
CYP:毕竟人家甜品店是真的要好好用的……样式和满分作文的区别。
千:有时候把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和外国建筑师作品对比本身就不太公平。单结构就不对等。
奶酪:但是结构问题算是个基本条件,智利建筑师的结构也不好,印度的也一般,可是出得来不一样的东西。瑞士、日本的结构好,可能也不是唯一的路。这就回到,为什么绕着树做一个钢结构的房子,就一定要日系小清新?这可能算是个文化自信和回溯的问题。
祖母不脱:钢结构是这个方案最好的选择。然而钢结构应该有更爱豆的做法吧。
浪:有些东西是一个时代的卖点。
奶酪:我是期望他能告诉大家,中国当代建筑师是怎么样一个面貌,我是觉得宋画、山水城市来代表中国当代建筑,有点丢人。华黎这种解决问题式的方案介绍,还是诚实的。
CYP:有其意义的吧,学生的时候可能只关注藤本,只关注那种抽象的愉悦,华黎就好像告诉你,你用这些是可以做一个“好建筑”的。大家都开开心心。
浪:这是个 shortcut,只适合部分建筑。总结下藤本,就可以做的差不多,把握一下就能出作品,毕业以后这部分房子基本不在主流市场出现。学生就落差了,你还得面对shopping mall,办公塔楼。你眼中的""有设计的房子""不存在。你有落差,就会想单干,觉得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问题就在这,每个人都抱着一颗做爱豆的心。却不关心做爱豆的成本。爱豆的事务所每年盈利多少。
CYP:感觉说道这个要揭老底了,哈哈
奶酪:单干了也很苦,靠员工拼命来完成工作量。
蜗牛:听说华黎有段时间没项目,接了好多电影院装修。
浪:做建筑事务所说白了就是个business model。你的选择就是盈利的前提下,出作品。这个是职业的。赔钱出作品的是你和你爹的事情,员工的前途堪忧。我只想对他们每年进行审计。看他们纳税多少。
千:我挺尊敬这些有追求的建筑师的,包括不成名也不放弃追求的,他们都是自己立的牌子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名声。都很辛苦,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或者根本不光鲜。
CYP:这真的是个时也命也的事情,靠老婆靠老爹靠朋友靠金主,不熬过赔钱的时段,做不了爱豆。
奶酪:听过华黎讲座,12年的时候。但是感觉现在风头没有董功猛?张珂拿奖了,李虎各种大项目?
千:建筑师每个阶段作品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他是那种可以走很远的,赖特九十岁流水别墅。比较实在吧,不谈空的,一面之缘,感觉很随和,让人喜欢。
CYP:所以这也可能是他的困局吧,好人好建筑。
奶酪:他之前出名的作品,高黎贡的,也是个好问题的好答案,后来问题变了,答案就不灵了。
千:现在事务所们也很痛苦,必须得营销,图像传播。
CYP:真想做爱豆,这点痛苦不算什么吧。
千:我们讨论的很多都是这种文化建筑,精品建筑,曲高和寡的。很多平常的建筑做到有追求的才是真不容易。
奶酪:肯定还是有梦想了。前两天刘东洋讲柯布,董功坐前排很认真的听哈哈。
全程尴尬——清华大学海洋中心
青猫:反正看下来这个作品完成度比较高吧,该做的地方都做了,没有特别的纰漏。很像欧洲的学校建筑。
雪茄:没有纰漏就是没有意思,没有纰漏是负向意味的,比昨天的八分园还缺爆发力。
青猫:对吧,就是没有错。
马以:冷漠。
青猫:那咋说嘞,深圳政府出钱,清华大学负责,甲方就是这样。
雪茄:不排除李虎投其所好的嫌疑。
青猫:反正看对谈,还是应对为主。把该做的都做了。不是很有说自己有个什么特别的想法这样。
雪茄:看得出方案里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焦虑感,就这一点就二流了。真正的爆发力来的时候是顾不上甲方的。
马以:属于一种乌托邦设计范式吧
雪茄:立面竖向格栅一做,立马土。简称立马土格栅。
青猫:槽点我是记了一些的,但特么有种懒得说的感觉。给人就是这样的感觉。
雪茄:董功更甚,把立马土当杀手锏。董还不如李虎。
马以:他自己就看不到任何更多的可能性么,董的形式更是没有丝毫灵气的感觉
青猫:不知道啊,手法都是一对一的,很范式,把问题回答了。
雪茄:从小学开始答卷子答到现在了还tm在答。李虎的四中倒是出了点儿纰漏。
青猫:哪儿?
雪茄:形式孤品吧。
青猫:哪儿?
雪茄:四中和其他的显然基因都不一样。
青猫:哪儿啊?
雪茄:什么哪儿,我是说项目的整体感觉。
马以:就是有一点点跳脱出理性吧。其他的都很因果,四中这个有点点“因缘”。
青猫:[WA | OPEN建筑事务所 | 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 绿色建筑:绿,更绿与最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3NDEwMw==&mid=2649260902&idx=1&sn=beb3996bcb7f0dde01a7945485538943&mpshare=1&scene=1&srcid=0412Z628foPVQzGhs53WmXu2#rd]
放放:又看了一遍,立面还是有视觉冲击力的,垂直这个概念用的很传统,一些走道感觉很压迫,有一些支撑柱排的位置有些恶心,平面排的手法很一般,结构问题想的太简单了。所以把平立剖看完整个方案没有太多的推敲,空间也很一般,不懂为什么做了五年。。。建筑张力也很差,地上干了两个蛋筒看着蛋疼。
青猫:@放放其实剖面基本把他的想法表达了,简单归简单吧,平面的确很露怯。就这些公共空间挺应付的感觉,现场照片都比平面轻松一点。
放放:想起来,三年前open人做威尼斯双年展,说他们open是形式大于内容。然后说多相和他们相反是内容大于形式。
青猫:目标总是反的。
雪茄:平面基本是填方盒子的策略吧。
马以:他们这个本来就追求结构简单明了啊。
放放:诶,,,这个平面真的是蛮醉的,柱子的位置不合适吧。
青猫:终于想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了,穿着丝袜的男性大腿,莫名其妙的光滑感。
青猫:为什么只做三个?
蜗牛:就是为了在入口那里能用下手法。
放放:孤独的那个小灯
雪茄:以为找出了一个完美的形式关系
青猫:三根腿毛,一个小挣扎?我觉得顺应形势的话应该选择稍显安静的形式吧,这三个天窗。
蜗牛:直接抄拉图雷特,open这个项目和之前的基本就是柯布全集手法排列组合。
雪茄:不仅穿丝袜,而且还有短裙,高跟鞋,还要做骚首弄姿状。深深地忘了他是一个长满腿毛的男的。
放放:李虎不是holl背景吗?
蜗牛:@放放他说他和holl最大共同点就是都是柯布头号粉丝。
青猫:然而……………………………………………………他说他看了萨尔科生物研究所。
马以:“霍尔咱就不聊了,OPEN都已经独立这么久了,再聊之前的光环实在没什么意思”——李虎[坏笑]
放放:哈哈哈,我只是看到了iwa bann。觉得委屈了摄影师。
青猫:哈哈,IWA BANN给妹岛拍的那些都很棒哒。
放放:北四中那个不是一直好评如潮。
蜗牛:风评相当好。四中感觉是他的社会理想贯彻得比较好的一个。
马以:嗯当时他还想着拿四中这个项目做一本书的。
青猫:四中有个大院子啊,有一些小角落,阴暗的小角落。学生不就最喜欢这种么?水泥墙也糙,可以直接擦鼻涕上去。
放放:感觉两个作品的共性就是和环境都没有关系啊,这个东西放五十年前也不觉得有啥的。没什么个人品味
蜗牛:手法本来就是五十年前..
青猫:@放放这个有些道理,不是那种一眼看见建筑师的形式感
马以:和他其他作品比起来,四中好像独有一种类似婀娜或者性感的东西。海洋中心还是在一个较为严格和清晰的理性形式秩序里操作,而四中没有。
青猫:这个角度最明显,很冷。
马以:嗯不想待
蜗牛:两侧封闭核心筒决定了立面只能从正面观看
放放:和昨天那位比,一点野性都没有。手法是的,但是塑造的方式不同建筑师用起来也有差,不能说都是喜欢柯布就回到几十年前吧,语言转换的能力几乎没有
蜗牛:@放放说得很对,没有语言转换能力
青猫:手法问题上李虎应该还是有些自知的,比较普通。
青猫:大厅实在毁[捂脸]。
放放:大树枝,一定要这样吗?天花板,地面,蓝色的墙,整个空间品位不好。像是去了地下停车场,此处该停车。
蜗牛:估计他觉得哪里都要扭一下才叫设计。
青猫:那么大一个吊顶,居然通风口是侧出的暴露出来。抱着我对李虎的期望,我只能相信这个空间是实习生做的。这个空间真是槽点满满,不过效果图比实际还是好一点。
放放:他这么说,黄声远的火车站还是好的了。
马以:只具备转换能力的建筑师从事的也无非就是拼贴吧。
青猫:只能又一次安慰大家,在深圳这样的新城,大家都穿丝袜,所以穿丝袜是在地性的体现
青猫:@马以 @放放转换能力指的是什么转换成什么?
马以:转换生成的设计,乔姆斯基有一个转换生成语言学。就是通过句法来掌握生成能力。建筑师就是通过一个范式来掌握生成能力。
雪茄:转换能力就是抄袭能力。中国没几个会抄的。让人能看出来是从哪儿抄的
放放:一是平面上柱网的形式,他按着每个柱子围绕的小盒子里的空间很差。二是对柯布的解读,很多就是图像性的搬移
青猫:@雪茄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面对政府,做方案就有种早点给钱吧这样的感觉,已经给您糊满了。
雪茄:显然不是,这个显然在焦虑。
青猫:是不是你焦虑看什么都焦虑?
雪茄:赶紧给钱,好像也能做点儿东西,还是给钱吧,好像还真能做点儿东西,算了…………等等…………不是这种尴尬的感觉吗[尴尬]。
马以:没看懂
青猫:没懂,这段垮掉。
雪茄:好尴尬
放放:就是真要做的时候反倒害怕了,这个意思?
雪茄:差不多,总之就是一个尴尬。
青猫:嗯……聊这个方案,全程冷场。
雪茄:我觉得看脸就行了,看这一张乏善可陈的脸,啥都别聊了[尴尬]。
马以:怎么乏善可陈了?
青猫:看脸我觉得还行……一脸靠谱。
蜗牛:其实我觉得李虎在建筑师里长得还算可以[捂脸]。甲方看来十分靠谱能干的样子。
放放:一名战斗在一线的缉毒警察
雪茄:当然不是评论美丑[捂脸],一脸99分。从小学一路99分上来的。太靠谱就没戏[尴尬]。
马以:一路的套路上来的,后来就从套路里出不来了。
雪茄:把自己紧紧套住,不摘掉套套,永远是假性感。
蜗牛:@青猫你刚圈的那段,李虎每次都是这样干的。甲方原本想要啥啥啥,然后李虎就开始画各种社会改革理想的饼。
青猫:这次感觉没怎么画啊……就说两层功能一层公共。
放放:所以为什么做了五年,如何做的,再做五年就赶上卒姆托了。
青猫:甲方不急,拖拖拉拉做五年。大多数什么做了几年其实都是这样的,我都有项目三年没盖完的。
放放:哈哈哈。
青猫:本来聊李虎就很艰难,现在天被你聊死了。
生活以上,生存以下——西村大院
MC南:今天有在西村开店的业主,其中@业主1 也是一位建筑师。我是在大众点评上扒的电话号码。给各位造成不便敬请原谅。
K:我觉得这种讨论 最好是能带来建筑学之外的讨论。特别想知道作为一个常人的态度
MC南:是的呀,我们还是以发生的事实为准来讨论嘛,不过还是要返回去考虑建筑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1:我看了榫卯的视频,第二次看了。还是只看了开头,没看下去。这个视频难以引起观者的兴趣。
MC南:观者是指普通大众?
1:这个视频难以引起我的兴趣,没诚意。太空泛了。
雪茄:我认为,这个建筑应该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史。
马以:@雪茄亮点本来就不在建筑部分,在城市中围出来这么一块院落的社会意义和空间感受比单纯的做个什么广场要好吧。毕竟是商业项目。做出文化建筑的味道还是挺好的。施工质量很差但家琨自有一套说法也还算说得过去吧
YF:@马以 你是觉得哪里施工很差,我看过后倒觉得施工没那么差。
马以:之前看MC南给我发的照片。
业主1:我就说一下哈。西村的设计一般民众接受度可能差一些。多少需要点品味。就周边住宅小区的民众而言,西村大院现在建成这么久了。很多周边住户以为是烂尾楼。你们了解过没。
洛:西村太魔幻了。已经超出我对商业的理解。先看看总平吧。首先,作为一个商业建筑,做超过300米长的体量,而且单走廊。基本上是在作死。常见的基本是二十米的通高的大走廊,不时的放几个中庭。俩侧都是商业气氛。
业主1:人流比较差。
K:我也认为流线有大问题。
马以:院落里面有些地方还不错 上屋顶环形步道有点太理想化了 感觉并不能吸引人上去
K :外走廊使用率很低,对着路,商家也不愿意摆出来。 垂直交通很差,在楼下看到楼上的商业 但是不知道从哪里上去。 因此对于商业的人流习惯考虑的不周。也许本来想的是跑道能带动人流,但是使用跑道的周边居民又不是这些商业的顾客群,所以不很成立。
洛:这种尺度比例和商业体验的空间模式不是那么容易被颠覆的。
K:不过交通甩到外面,带来了城市感。不过只是一种说辞。
洛:那种甩在室外的外廊根本没商业气氛。面对空旷的城市,一边是进深不大的店铺。
MC南:像猪笼寨的走廊。
K:如果是学校,我觉得很牛,可以把自然城市在交通中引进来,即使不那么方便。
洛:好,再说一层。底商对做mall得有多精贵啊。家琨叔叔厉害,才给了几个空间商业功能,面积还超大,全是主力店的规模。去过的人能说说底层商业的体验嘛?
K:插一句 反观太古里 流线和尺度控制的很好。商业和自然城市结合,是大卖点。 说白了 就是流线和商业结合不够紧,不好逛。流线巨长,但是没逛几家。也没有从一家出来,远远看到另一家的那种商业体验。
洛:对的,完全同意。
K:底商面积过大吗?
洛:我是觉得单一。只有300以上的主力店。
业主1:是有点单一吧。
手舞足蹈:15年去的,一层已经被分隔成很多小店面了
K:不过一层都租出去了吧?
洛:看平面的话只有几个大空间,如果后来都改了,还好。
业主1:一层租了都,目前来看餐饮业态还不错,目前贝森路这边的,几家餐饮做的不错。满铺但是。运营的想招超市进来防火分区又有问题。
K:还有一个大bug 对于地下带动不够,其实还是垂直流线拉动力太差。地下满铺商业 但是基本开不起走啊。正面案例:银河soho 侨福芳草地。地下一 和地上一二层基本都最火。靠中庭和各种垂直扶梯。所以,西村真的是一个让人遗憾的实验,硬伤太多。也怪开发商不专业。
洛:这不是一般都不专业。再说业态,一般餐饮会往上放放。
YF:规划的业态,去年去的时候地下还没什么店铺,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1:西村商业失败,无法盈利,甚至巨亏,会不会穷死?
业主1:招商整体的规划有点凌乱,什么业态都往里面塞。
业主2:怎么做,还是靠自己。
MC南:@业主1 当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么,比如你开店可以随便选地方?只要租金合适。
业主1:对啊。只有大概得分区。酒吧区那边绝对作死啊。
洛:求问现场 餐饮占多少比例
MC南:我去的时候大半都是餐饮,或者说能让你看到的都是餐饮,楼上的有些活动类的
洛:这就对了,因为别的类型根本活不了。只有餐饮。
MC南:做个大超市其实挺好的,和遛弯的人群匹配。
YF:但是超市在第一步就被否了。
业主1:现在我觉得,周边小区人流是不缺的。引进一家超市可能会有所起色。周边小区毕竟有那么多。被否定了,那就慢慢等作死吧。或者往东郊的形式做。
洛:一个正常的 shopping mall 底商 负一 二层 哪怕三层 ,在有垂直流线的前提下,服装品牌,加几个大品牌主力店,奢侈品集中在底层。只有餐饮这种功能,还有影院会往上面放。负一做超市是非常正常的啊,为啥要否认。这商业策划可以拉出去枪毙。
MC南:@YF否定超市,说明他是知道地下适合做超市的,但是想做个试验,结果不理想。
业主1:想创新吧,还好现在负一楼有电影院不然。。。
手舞足蹈:mall是在中庭垂直穿梭的时候能看到不同层吸引人的店,但是西村是外廊式,围绕内院的内廊归各家不能交通,并且垂直交通是蜷缩的,没展开放
洛:影院放负一我是第一次见到。求负一层高,放负一,那么跨度如何解决。结构成本会不会变大,所有上面的load 下来还得transfer出一个大跨度的厅?
YF:大多电影院都是往楼上走的,但西村的院线跟通常的商业影院有点不一样,是峨影投资的,主要是放艺术电影、独立影视,厅的规模也比较小,点状布,平时也出租搞活动啥的。感觉整个负一层的整体气质是偏文青的。
手舞足蹈:侨福芳草地的卢米埃影院也在地下。
洛:求问负一做影院的优势在哪?
K:不用采光啊,而且地上这么薄 不可能做影院。
洛:商业大部分都不用采光。
K:不,这里的商业定位不太一样。没有零售,以餐饮 体验 文化培训 运动 为主。文化培训机构感觉在里面生存的很好啊 起码招的很满。不过租金好像很高 公摊很大。
洛:OK,@K学习了。
MC南:感觉如果这么做的话,西村更应该学习的是建外SOHO那种商业模式,应该是底下三层,也是餐饮和活动居多,文创在楼上。
洛:建外商业很小吧,我印象只有底层。还有单独的一个楼。
业主1:总体现在我希望能往运动特色来做可能能做活。但是需要进超市来引导周边住户。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1:我认为我们讨论的这些问题。设计者考虑到了,没做好,要么是无能,要么是不在乎。也许很多牛逼的东西简单,但西村简单,不牛逼。
MC南:@业主1 平时进来玩的不是周围的居民么?
业主1:没啥影响。我都是去了三次才知道。。一年前你看看。。人都没。
YF:晚上去西村散步的还是挺多的。
MC南:那你怎么还定了来这儿开店
业主1:我觉得可以培养一下,等招商策划啥时候脑子湾转过来了可能可以有气色。
MC南:感觉西村就是粗、旧,刚盖完就好像长在这里一样,对市井是好的,但是对商业,你从来没新过,就不能带给你一段红利期迅速生长。
洛:其实伦敦有个类似的东西 ,是住宅,效果很好。这个叫barbican,一个巨大混凝土院子,我只觉得和西村很像。我只想说西村改造成住宅也许是个可能。然后配以少量商业,文化,运动。我记得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我以为是青年住宅。我觉得是可以打满分的那种,后来得知是商业,有点失望。
YF:住宅确实很容易把楼上几层的问题解决了,但这种形式的住宅在国内行不行得通还得商量,而且西村用地性质是社区体育服务用地。
MC南:@K 你说极端一点假设,把所有商业全刨除掉,只有院子和运动,是不是也能看到那些生动的画面。假设说特别打动我们的那些画面,和这个建筑的设计是不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关联,而是成都这个城市给予的。
1:太古里,来福士周边也有居民小区,晚上也有人散步。
K:这个分割不清楚 没法讨论。所谓天生丽质 夸美女的 就是美啊 你管是娘生的 还是天给的。
MC南:哈哈,来回答一下那个问题@K 当时设计的时候有考虑到垂直交通啊商业分部啊这些问题么。
YF:从这来看是没有的
K:都有考虑。但是 因为甲方不专业 没有专业的策划招商 。而家琨又是建筑师 。所以 属于商业这块缺失 大家都在“跨界”。
MC南:你们的巨大的遗憾也是在这里么?
K:他脑中应该有更宏大的图景吧 想用市井化去反乌托邦 但其实也还是一个乌托邦。乌托邦确实有震撼人心的特征 这种震撼是通过失败达成的。我只能说设计师的宏大愿景 在人世投错了胎。也不对 不是投错胎。就是有遗憾吧 。
MC南:你看业主都有信心再养养。西村这么脏,业主可以动的余地还是有些的。
K:我想说的另一点质疑 是对于其与城市的关系。尺度巨大 superblock.人的穿行很难 更别说其他交通工具了。具体说来 周边的开口太少。内部空间划分太琐碎。运营上 又都是收费空间居多。 我觉得如果内部经营 多一些通达 多一些开放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会更好。这也是一大遗憾。
MC南:但是现在使用院子的人还是很多啊。
K:多乎哉 ?不多也。如果内部是一大片草坪 或者免费的各种球场 哪怕是一片空坝坝 那人会多个十倍吧哈哈。
MC南:对于周围的居民来说,无非就是多去几次的问题吧。熟了,哪是哪就一目了然了。某些不可达性有利于不同的活动发生吧。真是一片草坪……可能没有现在这么精彩吧。
K:是 也不对。我说的是极端情况,里面角角落落太多了 我去了几次 如果想从一边到另一边 只敢从外围绕 不敢从内部穿 因为会迷路。
YF:商业烂到都没人吐槽跑道了吗
MC南:我去的时候,不让上屋顶。我翻过去的。
YF:现在也拦着的。曾经是可以,去年了吧。
K:商业和开放的矛盾,开放 带来的人流 大部分不是目标客流。人杂 带来管理困难 有安全隐患 增加运营成本。
YF:就是说院子内部架起来的这部分跑道还是可以的,把下面的足球场和一些小院子区分开了,在球场里面踢球有种在被上面群众观望的感觉,有观众踢起才有意思嘛,走在跑道上的人又有比较好的视野,时不时又穿过一些竹林,高度又刚好接触得到,而且这部分跑道整体比较宽,跟二层也是所有楼层里头层高最高的一层、也是生意最好的一层衔接得比较自然,中间每隔一段不长的距离又有个台子可以下去,这一路走下来很长,但是看得东西多、体验多,也不觉得枯燥,一路上又穿插了些尺度不大的小院子,走在上面的整体感受还是不错的,我去了两三次都喜欢在这上面走,反而不喜欢下去。但是正面那两排跑道说是想把下面的人流引到上面几层,但是一看到这个长度我感觉是要跑个马拉松,上去的欲望都没得了
甲方3:不好意思,大家好!刚看到群里的信息,晚饭后一直喝酒,刚回家。
YF:多好,这个天气就该在外面喝点酒吃点烧烤
甲方3:大家都是西村的商家吗?如果是商家,聊这些有什么意义?能影响什么?能改变什么?吐槽意义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不知道多少人吐槽都吐了两年了。还有多少商户几个月就血本无归!吐槽有什么意义!
YF:大家也想变好吧,一起讨论下看能不能好找到问题所在。你们主要是觉得那哪方面不好喃?
甲方3:找到了又能怎么样?能改变什么?你是租户吗?
YF:我不是,我是学建筑的,我们有时候太理想化了、把问题想简单了,结果房子修出来了别个不满意,讨论这些一方面是为了看能不能做一些弥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今后能避免这些问题。
甲方3:这仅仅是个建筑设计的问题吗
K:这个是就着这个项目 在不同的群体之间 有个交流的价值和意义。 建筑太复杂,设计者 开发商 租户 周边居民 城市管理者 ,各有各的正当性。如果只是固在自己圈子里,就会形成比较偏颇局限的看法。刚才是建筑师群体说的较多。所以,如果有交流的欲望的话,不妨说说
YF:不见得,从项目开始的策划、定位,再到后面的设计、经营,每个步骤可能都有问题,如果我们不去找,这些问题就一直在那,但是因为各方面信息不对等,我们看到的不见得就对,所以这里有不同行业的人,都跟西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大家把各自看到的说出来,才能尽量看得全。
K:三观好正[奸笑]
洛:能理解商家,建筑师无病呻吟的情怀是非常搞笑的。在建筑师身上无法实现一个作品的遗憾,对商家来说可能搭进去几年的积蓄。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连一个基本都不能提供的职业环境里,大师们居然谈情怀和跨界,从一开始居然没人去质疑建筑师的业余。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家琨那边的建筑师,能透露下咋回事嘛?
K:入驻商家生意赔不赔本 影响的因素太多 。和 建筑设计的合不合格好不好 不是一个绝对正相关的因素。有具体案例说具体案例,有统计数据说统计数据嘛。杜老板的长期营收情况是这个项目商业上成不成功的最主要指标吧?接着批评 ,有问题说具体问题。不过最好不要用无病呻吟这种含混不清的词,否则我们的讨论只会剩下喷的快感了
洛:其实根本没什么喷的快感。正如你说的那样,谈数据看时间考验吧。我疑惑无非是看你们说的都挺专业的,怎么就选择了这一个模式。
手舞足蹈:我是不太懂商业的那些规律,以前只从建筑本身的角度看,觉得西村从大理念到小细节都做了有意义的设计,很好,唯一可以诟病的施工糙也并不太影响体验。现在想想,其实我在现场已经隐隐感觉到流线不便,顶层、地下、院子没人用,有些浪费,只是被其它东西吸引自动淡化了问题。老刘的理念跟商业规律矛盾么?如果老刘懂得商业规律,会不会有更好用版本的西村?还是老刘的理念就得用这种方式呈现,必须违背一些现实的商业规律?又或者他想用建筑养成另外一种不常规的商业规律?
K:找到了一些西村的活动宣传,还是主打运动与文创,所以,西村貌似催生了一些比较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比如市集啊,各种运动啊什么的。不过,这些业态似乎撑不起来,这么大的体量,只能说是锦上添花。所以,究竟引入什么业态,采用什么配比,如何分区布局 ,还是应该有专业公司进行定量的策划研究,而不能是建筑师拍脑袋的想象。
MC南:如果有范式可抄,拍就拍了,因为比较特殊,这种量身定制更加有必要。试验也好,创新也好,代价比想象的要大的。
K:从家琨的宣传语言来看,还是比较建筑学本体的。以及一些建筑师比较擅长的有集体关照有情怀的那种词语——集体记忆、市井美学什么的。所以,商业规律,即使他考虑到,也是会为建筑语言和社会理想所让步的。比如内外挑廊,也许就是为了横向线条嘛。当然,量身定制是一种,自发生长是另一种。自下而上的生长,让店家与居民,逐渐找到如何"使用"这个建筑,这也算是一种尝试吧。毕竟所有的人类的聚落,不是也是在这种"试错"中逐渐走向完善的嘛?所以说需要"养"。真是一场冒险。
手舞足蹈:外廊作为建筑立面避免了立"面",用有人的空间代替,从城市街道上看过去,的确是有日常氛围的。横线条是为了凸显建筑超长的体量,加强极端比例的感受吧。
K:对啊,就是只提供骨架,让立面去自我完成吧。
手舞足蹈:如果是常规的商业内廊,肯定就没有这种城市立面效果了。也许是老刘的有意选择。
K:对,内廊就得做玻璃大幕墙了吧。看整体的意图,应该是把肠子翻出来,交通都在外头的路子。
手舞足蹈:院子里的生活气外面看不见,得用周圈外廊表达一些,内外氛围一致。
K:我说个假设哈 如果:商业进深和单元大小更多元一些 ;把运动场放到地下一层,带动地下,加强地上地下的联系; 把电梯什么的,做成观光电梯外挂在外面,加强垂直的交通;在四五层搞餐饮,甚至影院这样的客流吸引大户举上去,通过大扶梯直接把人运到楼顶,再鼓励人沿着坡道向下漫步,带动楼上。如果做到这些,再融合进现在的这些已有的优点。会不会是个更好的西村?还是变了味?
MC南:把垂直做在立面上,我是同意的。把多元性展现出来啊,也能给自发的多元一个合适的土壤。现在都没有跑出来,不如建筑师第一个打破它。
K:所以流线 流线 还是流线。
浪味仙:说下立面,听说阳台的一侧变成餐饮后场了,堆了很多杂物。阳台应该是在院子里能看带的吧,院子景观不错,上面这样,市井景观啊。
K:两面都是走廊 没有背面 就会出现这种尴尬啊。这些小尴尬 倒是不碍事。可以想象成一个聚落,不是那种处处有设计处处有秩序的紧张。还是看大状态~
MC南:其实立面的走廊真的还是破一破好,更加开放给流线,虽然存在各家营造立面的事情。但是可以想象的是,真这么做的,走廊马上变成模糊不清的半公共区域,会越来越堵。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垂直交通可能比想象的还要更多。
K:是啊,如果允许封阳台,也许形成的生态更有趣哩。
MC南:去了现场 1.业态:地下非常好,直接下去的那一圈廊子都开满了,以娱乐和小吃为主,和电影院什么的画风还算匹配。一楼还可以,好像是西边,有一边几乎全空,另外两边街道好,生意都不错,餐饮并不算多,有很多数码和银行。往上的楼层已餐饮和培训为主,但内走廊的使用感觉一般,很多堆杂物2.原来做酒店的玻璃幕墙区域,现在为联合办公,效果出奇好,遇到很多工作服的上班族,对西村的业态也有很大帮助 3.除了一层的商铺,要到达某个店还是很麻烦,但这个感觉在现场还是可以通过做导视来改进的,首先沿街面对楼上的用户非常不友好,应该多增加广告牌。比如可以结合走廊多吊灯,比如楼梯间的立面,应该让人多了解楼上楼下有啥,不然在廊子下面想望上去看看都不可能。院内就更加糟糕一些,你在一层望见的商铺有限,上了跑道,看见的多,但是去往商铺的口又只有那么几个4.几个架空的地方,感受并不好,脏而且人又少,对一层的商业有些浪费,大面积都是通往地下的楼梯空间,可以再多收拾一下。
感谢 喷射记 的分享,欢迎大家关注他们之后的吐槽
再组织还是革新? Reorganize or regenerate?